在老城区修地铁

2022-05-14 15:05:48  来源:北京日报
分享到:

20211110_008_81646.jpg

  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到景风门站,3座地铁站,7.6公里长。李强每天用脚丈量这段距离:在隧道内步行需要22745步,还要爬19座竖井2160级台阶。

  李强是首都地铁建设管理单位轨道公司的业主代表,也是一名普通的地铁建设者。在地铁19号线穿越市中心的这一标段,李强已经忙了四年的时间。越临近年底新线开通的日子,李强每天刷出的步数就越高。

  其实,对于李强而言,从动工到建成之前,工地内外总有忙不完的事情。特别是19号线要穿越城市核心区,周边的居民区、商业区密集,对线路施工的要求更高。

  建设地铁是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儿,但只要是施工,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噪声。在隧道盾构的掘进阶段,白天盾构机在地下产生的渣土,只能趁着夜里11点到第二天早5点间运出现场,时间极其有限。

  右安门附近的一处施工工地,距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1.5米。居民楼里的老人住户较多,很容易受到施工的打扰。李强跟着社区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拜访居民。“你们的工地就在我们窗檐下面,抬头就是龙门吊,我们夜里睡眠浅,一有点儿动静就睡不着了。”居民抱怨。

  “要把修地铁对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。”为了减少夜间渣土装车产生的噪音,李强要求施工单位在装车之前,事先在车斗里铺上软土,减少碰撞产生的噪声;而装车声响较大的碎石,则事先被筛选出来,留到白天处理。同时,李强还和居民们建立了微信群。居民家里来了孩子,或者刚刚看完病需要静养,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,施工单位会尽量把产生噪声的工序安排到白天。有了畅通的沟通渠道,周边老百姓也渐渐地接纳了这个家门口的地铁工地。

  家门口经过的地铁,到底怎么建?李强也把居民代表请到了工地里来做客。在盾构井内,居民们看到了工作场景。一位居民代表对李强说:“看了才知道,其实你们也不容易。我们也盼着地铁能早点儿通车。”

  在老城区修地铁,要不断适应更新、更严格的要求。在金融街站的建设过程中,相关政策提出“不降水、少降水”的要求,李强作为牵头人,和轨道公司相关专业同事一道,立刻组织设计、监理、施工单位研讨对应方案。

  传统的施工方法,需要事先对施工场地的地下水进行抽排,而根据新的要求,原先的图纸需要修改,并采用咬合桩堵水加旋喷桩封底的止水工法进行创新,车站施工方案也随之改变。李强和同事只用了十余天就设计出新图纸。“就像是把车站放进了一个防水的盒子里,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,因此我们成功保住了地下水资源。”李强说,此项全车站整体堵水工艺,获得多项国家及市级专利,在北京乃至全国轨道交通行业都是首创。

  因为工作节奏紧张,李强总是住在工地的宿舍,家里经常没人照顾。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,还有很多像李强一样平凡而普通的建设者,他们不计回报、辛勤付出,为首都“上新”一条条地铁线。

(责编:xiao0119)